小學部五(7)班陳星涵同學在傅建利老師的指導下,憑借扎實的數學功底和充滿創意的數學思維,最終榮獲溫州市小學生數學小課題(論文)評審活動一等獎!



01

·以小見大,發現生活中的數學

//承數學家之鄉美譽//

據悉,溫州市于2002年創立了旨在培養青少年新苗的“數學家搖籃工程”,積極開展中小學生數學小課題研究。圍繞課內學習、數學游戲、生活觀察等方面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,通過實驗、調查、數據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,點亮孩子們心中的數學求知之火,讓“數學家搖籃”中走出更多的小數學家。

“因為學校成立了紫溪數學社,我成為了星涵的導師,所以我在選題上就建議她找離學習生活近的數學點。正好在授課五年下冊的《因數與倍數》單元,我除了講了2、3、5的倍數特征,還教學生探究4、9、8、25等這些數的倍數特征?!?/span>

傅建利老師說:“因為星涵經常閱讀數學類課外書,對‘數的倍數’頗有了解。在基于判斷方法的學習后,愛探究、愛思考的她就想到要與我一起研究‘所有數的倍數特征’,并想要找到其證明方法?!?br/>

“從簡單入手,把目標先定在找20以內數的倍數特征,再尋找證明方法,最后以小見大,推理20以上的數?!贝_定了突破口后,在傅老師的指導下,星涵便開始著手查找資料,從網上收集20以內數的倍數特征,匯總成表格。

在這個過程中,星涵發現這些倍數特征的敘述方式總共可以分成4大類。于是,她又產生了思考:為什么會有這4大類?每一類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于是她與老師進一步細化方向,研究每一類倍數特征的原因,然后對20以上的數進行分類。在經歷“質疑-解惑-再質疑-再解惑”的探索之路后,課題框架的搭建初具模型。



02

·智趣共生,探尋數學之美

“學習數學就是一個探求未知的旅程。參加這次比賽,對我來說是一次挑戰,更激勵我在探知數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?!?/span>

傅建利老師說:“參加數學小課題比賽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,培養她發現問題、提出問題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,同時也是對綜合素養的一大考驗?!?/span>

上學期,為搭建學生成長的平臺,培養學生的文學、數學、科學、體育、藝術等各方面的興趣、愛好和特長,按照“全面發展,適性揚長”的辦學理念,繼紫溪文學社、舞蹈團、武術社等20多個學生選修社團,學校又成立了紫溪數學社,由陳華生老師、馬良君老師和傅建利老師擔任指導師?!敖涍^選拔,20位四五年級具有數學特長與寫作能力的學生進入數學社,陳星涵便是其中的一員?!?/span>

在各位指導師的引導下,紫溪數學社的小成員們嘗試利用數學實驗、動手操作、親身體驗后獲取數學現象,由淺入深地分析數學現象,把握數學規律,建立深刻的數學認知。

此外,學校每年舉辦數學節,為學生提供親近數學、挑戰數學的舞臺。在分年段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,其中便有不少高段學生參加“數學小課題”評比項目。具有數學特長的同學們步入“數學的魔法世界”,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聯,體驗數學的神奇魔力。


·星涵媽媽:“這份榮耀值得肯定!”

得知陳星涵獲得溫州市小學生數學小課題一等獎,我的心情無比喜悅和激動。喜悅,是為孩子經過努力能夠取得這個榮譽;激動,是滿懷感恩,感謝學校給孩子這個參賽機會,感謝傅老師給予孩子很大的指導和幫助,感謝學校開設數學社,讓熱愛數學的孩子聚集到一起討論數學課題,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。

星涵平時最喜歡的科目就是數學,每次回家第一個寫的就是數學作業,并且高效率完成。對于奧數題目,她很感興趣,遇到不懂的題目會認真獨立思考,好學好問。

她的愛好廣泛:喜歡旅游、舞蹈、國際象棋,特別是喜歡閱讀。作為姐姐,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,她都會照顧和幫助妹妹,在家也會主動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孩子,路就在腳下,要勇敢邁步,奮力拼搏,朝自己的目標去努力。相信你,會有更加出色的表現!加油!